中国葫芦文化源远流长。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就是从昆仑(葫芦)山中诞生的。伏羲又称“瓠犀”,《辞海》有“瓠犀”词目,释为瓠瓜的籽。瓠瓜是远古先民的主食。《诗经·大雅》记载:“锦锦瓜魅,民之初生”——意思是说,人类出自葫芦瓜。国内许多民族的先民都把葫芦作为母体的象衍而崇拜。
葫芦雕刻艺术就是人们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遗存,其寓意与仙道、富贵.长寿子孙繁盛等密切相关,是人们追求吉祥向往美好的心理诉求,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理想情趣和精神追求。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用途从食用、药用、日用器具到工艺品,经过不断地变化和拓展之后,被赋予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美化和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临夏境内有种植葫芦的传统习俗,也就有了与之相伴而生的“葫芦文化”。临夏县桥寺乡更是临夏葫芦原料的重点种植区,也是葫芦雕刻艺人的荟萃之地。其中江川村因葫芦种植户密集、雕刻艺人多而被誉为临夏地区“葫芦雕刻第一村”,桥寺乡也因此发展成了临夏州雕刻葫芦生产基地。涌现出了如高宝福、王守龙、江明海为代表的一大批葫芦雕刻艺人。葫芦雕刻技艺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已成为“河州一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完善,地方古老的葫芦雕刻艺术日益成为一种极具民族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产业而得到空前的发展。正是经过这些民间艺人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才使古老的民间技艺生生不息、大放光彩。
河州雕刻葫芦是境内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严谨细腻的构图、细致入微的刻画、流畅飘逸的线条、清新淡雅的着色,散发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葫芦雕刻画面题材内容一分广活有吉祥图案山水花草珍禽异兽、名胜古迹、唐宋诗词、传统戏剧、古典文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并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诗、书、画、印、篆刻于一体,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雕刻艺人通过精巧的布局娴熟的刀法将事先设计好的画面内容刻入葫芦表面,稍事修饰上光后即成供人玩赏的工艺品。葫芦雕刻在画面内容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反映一人一物一景的特写手法,也有反映众多人物(事物)形象、画面连贯的连环画方式在画面空白处相应位置镌以诗文、款识或印章,使作品整体呈现出中国传统文人水墨画效果。此外,还有以纯文字为内容的诗文镌刻等。在传统的画面布局中,葫芦顶部、底部两端多雕饰以精美细腻的几何图形,画面主要内容则雕刻在中间腰腹部位,使之更为醒目、突出。葫芦雕刻艺人强调画面“气韵生动”,以期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这与人们对传统国画的审美诉求不谋而合。其不同点在于:微雕葫芦画面较之国画多了一些立体感和源于葫芦形体随鉴赏视觉的变化而发生的动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