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也叫“少年”,是产生于河州地区,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中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因此有的学者把“花儿”概括定义为一种跨民族的区域性山歌歌种是适当的。
“花儿”:原意是植物的花,多比喻美丽、心爱的女人,之后从喻人、喻事等方面,通过联想、引申、借代成为这一民歌名称。对此,一些“花儿”学家作了许多调查考证。
“少年”:少年是人生中生命力旺盛、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的最美好时期。男人用“花儿”比喻美丽、心爱的女人,那么女性就用“少年”一词称呼心仪的男性。古语曰:自古英雄出少年。“花儿”中也唱“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儿,爱的是英俊的少年。”“多少的男子汉我没有爱,端爱了十八的少年”等。正如“花儿”成为这一民歌名称一样,“少年”逐渐转化成了“花儿”这一民歌歌种的别称。我是临夏人,小的时候周围的人多称“花儿”为“少年”,现在许多人还叫“少年”。人们在演唱中,把这种民歌有时称“花儿”,有时叫“少年”,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花儿”的类别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果按照流行地域,可分为“甘肃花儿”、“甘肃花儿”、“青海花儿”、“宁夏花儿”、“新疆花儿”等;如果按照演唱的民族,可分为“汉族花儿”、“回族花儿”、“土族花儿”、“东乡族花儿”、“撒拉族花儿”、“保安族花儿”、“裕固族花儿”等。目前,学术界按照“花儿”唱词特征和曲调结构,一般分为河州型“花儿”(有人也称河湟“花儿”、临夏“花儿”)和洮岷型“花儿”(有人也称莲花山“花儿”)两大类,这是最为学界和民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分类。这两类“花儿”都产生于河州地区。
河州型“花儿”:产生于河州地区,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5省区,传唱于汉、回、羌、藏、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蒙古等10个民族中,另外在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也有
传唱。曲令有三百多个。传唱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在中国和世界山歌中罕见。
“花儿”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功能是复杂多元的。首先它是在漫长的过往历史中,大西北中低层民众赖以生存的、多功能的文化生存工具。对此,民俗学家郝苏民先生在《“心里的话”·群体·文化空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花儿”研究的人类学思考》一文中说:“‘花儿’何止是一种民歌,她就是这里各族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状态,是他们面对祖祖辈辈背井离乡、辛苦耕作、从业艰难的人生,是为自己创造的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心灵慰藉。”著名诗人叶舟也说:“花儿是心灵的植被,穷人的诗歌,爱情的抒唱;花儿是汉语的钻石,贫瘠的宗教,“花儿”的功能是复杂多元的,它对研究民间诗学、美学、音乐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地域文化等,具有珍贵的价值,也正因如此,才成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